摘要: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
融哥
【OR--商业新媒体 】01 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工作会议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一、新华社发布的通稿里提到:
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,从各地实际出发,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,及时科学精准调控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这段话最大的亮点是重申了“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,虽然不是第一次提,但也有一段时间没在这样的高规格会议上提,今年的“两会”也没提。如今重提,且在这个特殊节点下说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这场座谈会是不是动真格的,看看规格就知道了,之前都是部级的住建部召集,这次直接由正国级主持,而且释放的信号极为严厉。
融哥认为,这场会议主要传递了三个信号:
一是,10个城市参加了座谈会。自打“一城一策”以来,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,基本都是各地自主调控,自我负责。国家对不合格、不称职的,约谈问责。很少有从上到下的“调控安排”了。
二是,部署了具体的调控措施。即便高层要宏观指导,但“一城一策”下,也是原则性的,比如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、“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。至于具体出什么政策,这是地方的事情。但这次座谈会上,提出了具体且严厉的调控措施。
比如,稳住存量、严控增量,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;要加强市场监测,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、指导和预警,精准分析市场形势;抓紧建立住宅用地市场监测指标体系;比如,发挥财税政策作用,有效调节住房需求;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,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4、异地缴存公积金申请贷款,本人或配偶必须为东莞户籍。
东莞楼市的部分条文堪称“史上最严”:
非东莞户籍,买第一套房,需要连续交1年社保,第二套需要连续交2年社保。且必须分别在两年、三年内连续缴纳。
不仅从新房扩大到了二手房,“本科学历、初级职称只需半年社保/个税”的限购规则,也没有再提。
继深圳之后,东莞这次调控彻底堵上了短期炒房的可能,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全国楼市调控的逻辑。
7月2日,杭州市升级了摇号政策,对高层次人才购房实施5年限售,同时严格了“无房家庭”的认定条件,进一步加大新房摇号公开销售对“无房家庭”的倾斜力度。
7月15日,深圳官方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,落户3年才能买房,离婚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计算。
7月22日,宁波明确符合条件的“无房家庭”可在市六区优先认购1套商品住房,该套住房要求在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。
7月23日凌晨,南京提出支持刚性购房需求,完善住房限购政策,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
近期,以深圳为代表的热点城市,大幅度地升级了限购政策,严厉打击炒房。
以看到这一系列打击炒房的政策,让融哥想起中国房价中的一股清流——长沙,说实话,融哥认为,长沙的楼市调控政策真的可为各地楷模。
03 长沙,让炒房客有来无回
不得不说,长沙的限购之严苛没有之一,而且纵观整个市场,也是一直将房价调控得十分平稳,几年以来没有大的波动。
纵观长沙历年来的调控时间轴,可以看出调控政策日益严苛,对外地购房者也是步步紧逼,而针对炒房者则是采取让你“有去无回”的做法,一直到2018年的6.25政策,长沙楼市彻底趋于稳定,房价一直呈扁平化,没有较高波动。
2017年3月18日,限购政策开始,就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者进行了限制,本地人不限购,但3套及以上不给予任何贷款
2017年5月20日,本地户口限购2套,非本地户口限购1套,且要缴纳一年社保,同时售卖二手房,需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两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至此已经没有发挥余地。
2017年9月20日,长沙正式进入“双限”时代,“限房价”、“限低价”,开发商表示很无奈。
2017年9月23日,限购政策升级,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三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出手愈发困难。
2018年6月25日,长沙出台调控最严政策,本市户籍单身限购一套,已婚以家庭为单位限购两套,外地户口需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方可限购一套。
至此,长沙限购政策才正式告一段落,其中还有公积金补缴、明确商品房平均利润等大大小小的政策陆续出台,一直在不断完善着长沙房地产市场。
限售与之前相比,力度层层递进,从最初的两年到四年方可交易;对二套、三套的限购条件也变得严苛,影响人群从家庭扩展到单身家庭和非本地户籍,二手房市场成交被拦腰斩断。
这也造就了长沙被公认房地产调控最好的城市,甚至没有之一,也让众多炒房客大呼“长沙是一座有去无回的城市”。
长沙如此严格的政策,当然也是很有效果的。
2019年,全国50个典型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值是13.3,而长沙位居最后一名,只有6.4,还不到平均值的一半。

中部六省里,太原要14.1年,合肥要13.7年,郑州要12.9年,武汉要11.3年,南昌要10.9年,但长沙只需要6.4年,比其他中部五省都要低得多。
这大概是城市各项指标比拼最光荣的最后一名。
04 不管楼市调控是不是"长沙化",这次狼真的来了
这一年,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内部经济形势,都与往年截然不同。同样,无论是楼市所处的阶段还是高房价的社会影响,都与10年前和5年前存在天壤之别。
这种基本面的不同,决定了楼市不会重演2008年和2015年的历史。
过去两次的大水漫灌和调控裸奔,曾经带动房价的一飞冲天。然而,这一次政策变得更加坚定,至少有三点和过去两次有着明显区别。
第一、虽然M2(货币总量)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但楼市早已提前被筑上高堤。
潮水虽然千方百计奔向楼市,但遭遇了政策一而再再而三的围追堵截,政策“N日游”就是再典型不过的案例。
7月1日有消息传出,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楼市调控政策出现松动,住房限购政策已经废除,被视为“环京松绑第一枪”。
然而未过24小时,当地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于7月1日当晚回应称,解除限购不属实,将继续执行。
之后多地楼市出现放松调控“一日游”。
今年以来,河南驻马店、陕西宝鸡、广西柳州、江苏淮安、安徽无为、广州、青岛、济南等10多个城市的松绑,遭遇了“朝令夕改”的尴尬,楼市松绑存活都没超过一个星期。
第二、虽然地方在财政压力之下蠢蠢欲动,不断试探调控底线,但中央对于楼市的态度可谓异常坚定。
在几次中央会议里,“房住不炒”屡屡被提及。而作为金融主管部门的央行和银保监会,更是将“房不刺激”和“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”挂在口头。
这就涉及央地博弈。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第三、就是这一次正国级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释放出的绝对严厉的信号
毕竟,这次是正国级出手,接下来各地政府的部厅级主政官员们,必然也会紧随东莞通过各种措施锁住自家的房价,避免在兄弟城市都稳住的时候,自己成为了一只独自冲出来的疯牛。
因此,下半年的房价,肯定是稳住了,毕竟,遏制房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只有不想做到,没有做不到。■
分享到:
中央释放重磅信号,楼市调控将全面“长沙化”!
中央释放重磅信号,楼市调控将全面“长沙化”!
发布日期:2020-07-30 17:54
摘要: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
融哥
【OR--商业新媒体 】01 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工作会议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一、新华社发布的通稿里提到:
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,从各地实际出发,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,及时科学精准调控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这段话最大的亮点是重申了“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,虽然不是第一次提,但也有一段时间没在这样的高规格会议上提,今年的“两会”也没提。如今重提,且在这个特殊节点下说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这场座谈会是不是动真格的,看看规格就知道了,之前都是部级的住建部召集,这次直接由正国级主持,而且释放的信号极为严厉。
融哥认为,这场会议主要传递了三个信号:
一是,10个城市参加了座谈会。自打“一城一策”以来,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,基本都是各地自主调控,自我负责。国家对不合格、不称职的,约谈问责。很少有从上到下的“调控安排”了。
二是,部署了具体的调控措施。即便高层要宏观指导,但“一城一策”下,也是原则性的,比如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、“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。至于具体出什么政策,这是地方的事情。但这次座谈会上,提出了具体且严厉的调控措施。
比如,稳住存量、严控增量,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;要加强市场监测,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、指导和预警,精准分析市场形势;抓紧建立住宅用地市场监测指标体系;比如,发挥财税政策作用,有效调节住房需求;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,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4、异地缴存公积金申请贷款,本人或配偶必须为东莞户籍。
东莞楼市的部分条文堪称“史上最严”:
非东莞户籍,买第一套房,需要连续交1年社保,第二套需要连续交2年社保。且必须分别在两年、三年内连续缴纳。
不仅从新房扩大到了二手房,“本科学历、初级职称只需半年社保/个税”的限购规则,也没有再提。
继深圳之后,东莞这次调控彻底堵上了短期炒房的可能,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全国楼市调控的逻辑。
7月2日,杭州市升级了摇号政策,对高层次人才购房实施5年限售,同时严格了“无房家庭”的认定条件,进一步加大新房摇号公开销售对“无房家庭”的倾斜力度。
7月15日,深圳官方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,落户3年才能买房,离婚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计算。
7月22日,宁波明确符合条件的“无房家庭”可在市六区优先认购1套商品住房,该套住房要求在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。
7月23日凌晨,南京提出支持刚性购房需求,完善住房限购政策,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
近期,以深圳为代表的热点城市,大幅度地升级了限购政策,严厉打击炒房。
以看到这一系列打击炒房的政策,让融哥想起中国房价中的一股清流——长沙,说实话,融哥认为,长沙的楼市调控政策真的可为各地楷模。
03 长沙,让炒房客有来无回
不得不说,长沙的限购之严苛没有之一,而且纵观整个市场,也是一直将房价调控得十分平稳,几年以来没有大的波动。
纵观长沙历年来的调控时间轴,可以看出调控政策日益严苛,对外地购房者也是步步紧逼,而针对炒房者则是采取让你“有去无回”的做法,一直到2018年的6.25政策,长沙楼市彻底趋于稳定,房价一直呈扁平化,没有较高波动。
2017年3月18日,限购政策开始,就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者进行了限制,本地人不限购,但3套及以上不给予任何贷款
2017年5月20日,本地户口限购2套,非本地户口限购1套,且要缴纳一年社保,同时售卖二手房,需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两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至此已经没有发挥余地。
2017年9月20日,长沙正式进入“双限”时代,“限房价”、“限低价”,开发商表示很无奈。
2017年9月23日,限购政策升级,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三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出手愈发困难。
2018年6月25日,长沙出台调控最严政策,本市户籍单身限购一套,已婚以家庭为单位限购两套,外地户口需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方可限购一套。
至此,长沙限购政策才正式告一段落,其中还有公积金补缴、明确商品房平均利润等大大小小的政策陆续出台,一直在不断完善着长沙房地产市场。
限售与之前相比,力度层层递进,从最初的两年到四年方可交易;对二套、三套的限购条件也变得严苛,影响人群从家庭扩展到单身家庭和非本地户籍,二手房市场成交被拦腰斩断。
这也造就了长沙被公认房地产调控最好的城市,甚至没有之一,也让众多炒房客大呼“长沙是一座有去无回的城市”。
长沙如此严格的政策,当然也是很有效果的。
2019年,全国50个典型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值是13.3,而长沙位居最后一名,只有6.4,还不到平均值的一半。

中部六省里,太原要14.1年,合肥要13.7年,郑州要12.9年,武汉要11.3年,南昌要10.9年,但长沙只需要6.4年,比其他中部五省都要低得多。
这大概是城市各项指标比拼最光荣的最后一名。
04 不管楼市调控是不是"长沙化",这次狼真的来了
这一年,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内部经济形势,都与往年截然不同。同样,无论是楼市所处的阶段还是高房价的社会影响,都与10年前和5年前存在天壤之别。
这种基本面的不同,决定了楼市不会重演2008年和2015年的历史。
过去两次的大水漫灌和调控裸奔,曾经带动房价的一飞冲天。然而,这一次政策变得更加坚定,至少有三点和过去两次有着明显区别。
第一、虽然M2(货币总量)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但楼市早已提前被筑上高堤。
潮水虽然千方百计奔向楼市,但遭遇了政策一而再再而三的围追堵截,政策“N日游”就是再典型不过的案例。
7月1日有消息传出,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楼市调控政策出现松动,住房限购政策已经废除,被视为“环京松绑第一枪”。
然而未过24小时,当地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于7月1日当晚回应称,解除限购不属实,将继续执行。
之后多地楼市出现放松调控“一日游”。
今年以来,河南驻马店、陕西宝鸡、广西柳州、江苏淮安、安徽无为、广州、青岛、济南等10多个城市的松绑,遭遇了“朝令夕改”的尴尬,楼市松绑存活都没超过一个星期。
第二、虽然地方在财政压力之下蠢蠢欲动,不断试探调控底线,但中央对于楼市的态度可谓异常坚定。
在几次中央会议里,“房住不炒”屡屡被提及。而作为金融主管部门的央行和银保监会,更是将“房不刺激”和“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”挂在口头。
这就涉及央地博弈。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第三、就是这一次正国级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释放出的绝对严厉的信号
毕竟,这次是正国级出手,接下来各地政府的部厅级主政官员们,必然也会紧随东莞通过各种措施锁住自家的房价,避免在兄弟城市都稳住的时候,自己成为了一只独自冲出来的疯牛。
因此,下半年的房价,肯定是稳住了,毕竟,遏制房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只有不想做到,没有做不到。■
摘要: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
融哥
【OR--商业新媒体 】01 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工作会议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一、新华社发布的通稿里提到:
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,从各地实际出发,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,及时科学精准调控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这段话最大的亮点是重申了“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,虽然不是第一次提,但也有一段时间没在这样的高规格会议上提,今年的“两会”也没提。如今重提,且在这个特殊节点下说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这场座谈会是不是动真格的,看看规格就知道了,之前都是部级的住建部召集,这次直接由正国级主持,而且释放的信号极为严厉。
融哥认为,这场会议主要传递了三个信号:
一是,10个城市参加了座谈会。自打“一城一策”以来,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,基本都是各地自主调控,自我负责。国家对不合格、不称职的,约谈问责。很少有从上到下的“调控安排”了。
二是,部署了具体的调控措施。即便高层要宏观指导,但“一城一策”下,也是原则性的,比如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、“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。至于具体出什么政策,这是地方的事情。但这次座谈会上,提出了具体且严厉的调控措施。
比如,稳住存量、严控增量,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;要加强市场监测,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、指导和预警,精准分析市场形势;抓紧建立住宅用地市场监测指标体系;比如,发挥财税政策作用,有效调节住房需求;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,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4、异地缴存公积金申请贷款,本人或配偶必须为东莞户籍。
东莞楼市的部分条文堪称“史上最严”:
非东莞户籍,买第一套房,需要连续交1年社保,第二套需要连续交2年社保。且必须分别在两年、三年内连续缴纳。
不仅从新房扩大到了二手房,“本科学历、初级职称只需半年社保/个税”的限购规则,也没有再提。
继深圳之后,东莞这次调控彻底堵上了短期炒房的可能,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全国楼市调控的逻辑。
7月2日,杭州市升级了摇号政策,对高层次人才购房实施5年限售,同时严格了“无房家庭”的认定条件,进一步加大新房摇号公开销售对“无房家庭”的倾斜力度。
7月15日,深圳官方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,落户3年才能买房,离婚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计算。
7月22日,宁波明确符合条件的“无房家庭”可在市六区优先认购1套商品住房,该套住房要求在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。
7月23日凌晨,南京提出支持刚性购房需求,完善住房限购政策,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
近期,以深圳为代表的热点城市,大幅度地升级了限购政策,严厉打击炒房。
以看到这一系列打击炒房的政策,让融哥想起中国房价中的一股清流——长沙,说实话,融哥认为,长沙的楼市调控政策真的可为各地楷模。
03 长沙,让炒房客有来无回
不得不说,长沙的限购之严苛没有之一,而且纵观整个市场,也是一直将房价调控得十分平稳,几年以来没有大的波动。
纵观长沙历年来的调控时间轴,可以看出调控政策日益严苛,对外地购房者也是步步紧逼,而针对炒房者则是采取让你“有去无回”的做法,一直到2018年的6.25政策,长沙楼市彻底趋于稳定,房价一直呈扁平化,没有较高波动。
2017年3月18日,限购政策开始,就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者进行了限制,本地人不限购,但3套及以上不给予任何贷款
2017年5月20日,本地户口限购2套,非本地户口限购1套,且要缴纳一年社保,同时售卖二手房,需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两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至此已经没有发挥余地。
2017年9月20日,长沙正式进入“双限”时代,“限房价”、“限低价”,开发商表示很无奈。
2017年9月23日,限购政策升级,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三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出手愈发困难。
2018年6月25日,长沙出台调控最严政策,本市户籍单身限购一套,已婚以家庭为单位限购两套,外地户口需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方可限购一套。
至此,长沙限购政策才正式告一段落,其中还有公积金补缴、明确商品房平均利润等大大小小的政策陆续出台,一直在不断完善着长沙房地产市场。
限售与之前相比,力度层层递进,从最初的两年到四年方可交易;对二套、三套的限购条件也变得严苛,影响人群从家庭扩展到单身家庭和非本地户籍,二手房市场成交被拦腰斩断。
这也造就了长沙被公认房地产调控最好的城市,甚至没有之一,也让众多炒房客大呼“长沙是一座有去无回的城市”。
长沙如此严格的政策,当然也是很有效果的。
2019年,全国50个典型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值是13.3,而长沙位居最后一名,只有6.4,还不到平均值的一半。

中部六省里,太原要14.1年,合肥要13.7年,郑州要12.9年,武汉要11.3年,南昌要10.9年,但长沙只需要6.4年,比其他中部五省都要低得多。
这大概是城市各项指标比拼最光荣的最后一名。
04 不管楼市调控是不是"长沙化",这次狼真的来了
这一年,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内部经济形势,都与往年截然不同。同样,无论是楼市所处的阶段还是高房价的社会影响,都与10年前和5年前存在天壤之别。
这种基本面的不同,决定了楼市不会重演2008年和2015年的历史。
过去两次的大水漫灌和调控裸奔,曾经带动房价的一飞冲天。然而,这一次政策变得更加坚定,至少有三点和过去两次有着明显区别。
第一、虽然M2(货币总量)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但楼市早已提前被筑上高堤。
潮水虽然千方百计奔向楼市,但遭遇了政策一而再再而三的围追堵截,政策“N日游”就是再典型不过的案例。
7月1日有消息传出,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楼市调控政策出现松动,住房限购政策已经废除,被视为“环京松绑第一枪”。
然而未过24小时,当地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于7月1日当晚回应称,解除限购不属实,将继续执行。
之后多地楼市出现放松调控“一日游”。
今年以来,河南驻马店、陕西宝鸡、广西柳州、江苏淮安、安徽无为、广州、青岛、济南等10多个城市的松绑,遭遇了“朝令夕改”的尴尬,楼市松绑存活都没超过一个星期。
第二、虽然地方在财政压力之下蠢蠢欲动,不断试探调控底线,但中央对于楼市的态度可谓异常坚定。
在几次中央会议里,“房住不炒”屡屡被提及。而作为金融主管部门的央行和银保监会,更是将“房不刺激”和“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”挂在口头。
这就涉及央地博弈。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第三、就是这一次正国级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释放出的绝对严厉的信号
毕竟,这次是正国级出手,接下来各地政府的部厅级主政官员们,必然也会紧随东莞通过各种措施锁住自家的房价,避免在兄弟城市都稳住的时候,自己成为了一只独自冲出来的疯牛。
因此,下半年的房价,肯定是稳住了,毕竟,遏制房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只有不想做到,没有做不到。■
读者评论
读者评论
最新资讯OR
最新资讯
OR
分享到:
中央释放重磅信号,楼市调控将全面“长沙化”!
中央释放重磅信号,楼市调控将全面“长沙化”!
发布日期:2020-07-30 17:54
摘要: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
融哥
【OR--商业新媒体 】01 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工作会议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一、新华社发布的通稿里提到:
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,从各地实际出发,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,及时科学精准调控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这段话最大的亮点是重申了“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,虽然不是第一次提,但也有一段时间没在这样的高规格会议上提,今年的“两会”也没提。如今重提,且在这个特殊节点下说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这场座谈会是不是动真格的,看看规格就知道了,之前都是部级的住建部召集,这次直接由正国级主持,而且释放的信号极为严厉。
融哥认为,这场会议主要传递了三个信号:
一是,10个城市参加了座谈会。自打“一城一策”以来,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,基本都是各地自主调控,自我负责。国家对不合格、不称职的,约谈问责。很少有从上到下的“调控安排”了。
二是,部署了具体的调控措施。即便高层要宏观指导,但“一城一策”下,也是原则性的,比如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、“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。至于具体出什么政策,这是地方的事情。但这次座谈会上,提出了具体且严厉的调控措施。
比如,稳住存量、严控增量,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;要加强市场监测,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、指导和预警,精准分析市场形势;抓紧建立住宅用地市场监测指标体系;比如,发挥财税政策作用,有效调节住房需求;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,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4、异地缴存公积金申请贷款,本人或配偶必须为东莞户籍。
东莞楼市的部分条文堪称“史上最严”:
非东莞户籍,买第一套房,需要连续交1年社保,第二套需要连续交2年社保。且必须分别在两年、三年内连续缴纳。
不仅从新房扩大到了二手房,“本科学历、初级职称只需半年社保/个税”的限购规则,也没有再提。
继深圳之后,东莞这次调控彻底堵上了短期炒房的可能,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全国楼市调控的逻辑。
7月2日,杭州市升级了摇号政策,对高层次人才购房实施5年限售,同时严格了“无房家庭”的认定条件,进一步加大新房摇号公开销售对“无房家庭”的倾斜力度。
7月15日,深圳官方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,落户3年才能买房,离婚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计算。
7月22日,宁波明确符合条件的“无房家庭”可在市六区优先认购1套商品住房,该套住房要求在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。
7月23日凌晨,南京提出支持刚性购房需求,完善住房限购政策,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
近期,以深圳为代表的热点城市,大幅度地升级了限购政策,严厉打击炒房。
以看到这一系列打击炒房的政策,让融哥想起中国房价中的一股清流——长沙,说实话,融哥认为,长沙的楼市调控政策真的可为各地楷模。
03 长沙,让炒房客有来无回
不得不说,长沙的限购之严苛没有之一,而且纵观整个市场,也是一直将房价调控得十分平稳,几年以来没有大的波动。
纵观长沙历年来的调控时间轴,可以看出调控政策日益严苛,对外地购房者也是步步紧逼,而针对炒房者则是采取让你“有去无回”的做法,一直到2018年的6.25政策,长沙楼市彻底趋于稳定,房价一直呈扁平化,没有较高波动。
2017年3月18日,限购政策开始,就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者进行了限制,本地人不限购,但3套及以上不给予任何贷款
2017年5月20日,本地户口限购2套,非本地户口限购1套,且要缴纳一年社保,同时售卖二手房,需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两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至此已经没有发挥余地。
2017年9月20日,长沙正式进入“双限”时代,“限房价”、“限低价”,开发商表示很无奈。
2017年9月23日,限购政策升级,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三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出手愈发困难。
2018年6月25日,长沙出台调控最严政策,本市户籍单身限购一套,已婚以家庭为单位限购两套,外地户口需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方可限购一套。
至此,长沙限购政策才正式告一段落,其中还有公积金补缴、明确商品房平均利润等大大小小的政策陆续出台,一直在不断完善着长沙房地产市场。
限售与之前相比,力度层层递进,从最初的两年到四年方可交易;对二套、三套的限购条件也变得严苛,影响人群从家庭扩展到单身家庭和非本地户籍,二手房市场成交被拦腰斩断。
这也造就了长沙被公认房地产调控最好的城市,甚至没有之一,也让众多炒房客大呼“长沙是一座有去无回的城市”。
长沙如此严格的政策,当然也是很有效果的。
2019年,全国50个典型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值是13.3,而长沙位居最后一名,只有6.4,还不到平均值的一半。

中部六省里,太原要14.1年,合肥要13.7年,郑州要12.9年,武汉要11.3年,南昌要10.9年,但长沙只需要6.4年,比其他中部五省都要低得多。
这大概是城市各项指标比拼最光荣的最后一名。
04 不管楼市调控是不是"长沙化",这次狼真的来了
这一年,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内部经济形势,都与往年截然不同。同样,无论是楼市所处的阶段还是高房价的社会影响,都与10年前和5年前存在天壤之别。
这种基本面的不同,决定了楼市不会重演2008年和2015年的历史。
过去两次的大水漫灌和调控裸奔,曾经带动房价的一飞冲天。然而,这一次政策变得更加坚定,至少有三点和过去两次有着明显区别。
第一、虽然M2(货币总量)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但楼市早已提前被筑上高堤。
潮水虽然千方百计奔向楼市,但遭遇了政策一而再再而三的围追堵截,政策“N日游”就是再典型不过的案例。
7月1日有消息传出,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楼市调控政策出现松动,住房限购政策已经废除,被视为“环京松绑第一枪”。
然而未过24小时,当地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于7月1日当晚回应称,解除限购不属实,将继续执行。
之后多地楼市出现放松调控“一日游”。
今年以来,河南驻马店、陕西宝鸡、广西柳州、江苏淮安、安徽无为、广州、青岛、济南等10多个城市的松绑,遭遇了“朝令夕改”的尴尬,楼市松绑存活都没超过一个星期。
第二、虽然地方在财政压力之下蠢蠢欲动,不断试探调控底线,但中央对于楼市的态度可谓异常坚定。
在几次中央会议里,“房住不炒”屡屡被提及。而作为金融主管部门的央行和银保监会,更是将“房不刺激”和“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”挂在口头。
这就涉及央地博弈。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第三、就是这一次正国级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释放出的绝对严厉的信号
毕竟,这次是正国级出手,接下来各地政府的部厅级主政官员们,必然也会紧随东莞通过各种措施锁住自家的房价,避免在兄弟城市都稳住的时候,自己成为了一只独自冲出来的疯牛。
因此,下半年的房价,肯定是稳住了,毕竟,遏制房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只有不想做到,没有做不到。■
摘要: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
融哥
【OR--商业新媒体 】01 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工作会议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7月24日,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,传递了楼市重要政策信息。
一、新华社发布的通稿里提到:
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,从各地实际出发,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,及时科学精准调控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这段话最大的亮点是重申了“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,虽然不是第一次提,但也有一段时间没在这样的高规格会议上提,今年的“两会”也没提。如今重提,且在这个特殊节点下说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这场座谈会是不是动真格的,看看规格就知道了,之前都是部级的住建部召集,这次直接由正国级主持,而且释放的信号极为严厉。
融哥认为,这场会议主要传递了三个信号:
一是,10个城市参加了座谈会。自打“一城一策”以来,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,基本都是各地自主调控,自我负责。国家对不合格、不称职的,约谈问责。很少有从上到下的“调控安排”了。
二是,部署了具体的调控措施。即便高层要宏观指导,但“一城一策”下,也是原则性的,比如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、“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。至于具体出什么政策,这是地方的事情。但这次座谈会上,提出了具体且严厉的调控措施。
比如,稳住存量、严控增量,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;要加强市场监测,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、指导和预警,精准分析市场形势;抓紧建立住宅用地市场监测指标体系;比如,发挥财税政策作用,有效调节住房需求;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,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。
三是,措辞上非常严厉。比如,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;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;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。这些措辞,在近几年很少见到。
然后,这场会议就直接吓趴了东莞的楼市
7月25日,东莞连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02 全国调控都开始长沙化了
7月25日凌晨,东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升级楼市调控政策。
要点如下:
1、非东莞户籍,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,需2年内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保;2套须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;
2、非东莞户籍,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,禁止购买第3套;
3、住宅限售年限2年变3年;
4、异地缴存公积金申请贷款,本人或配偶必须为东莞户籍。
东莞楼市的部分条文堪称“史上最严”:
非东莞户籍,买第一套房,需要连续交1年社保,第二套需要连续交2年社保。且必须分别在两年、三年内连续缴纳。
不仅从新房扩大到了二手房,“本科学历、初级职称只需半年社保/个税”的限购规则,也没有再提。
继深圳之后,东莞这次调控彻底堵上了短期炒房的可能,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全国楼市调控的逻辑。
7月2日,杭州市升级了摇号政策,对高层次人才购房实施5年限售,同时严格了“无房家庭”的认定条件,进一步加大新房摇号公开销售对“无房家庭”的倾斜力度。
7月15日,深圳官方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,落户3年才能买房,离婚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计算。
7月22日,宁波明确符合条件的“无房家庭”可在市六区优先认购1套商品住房,该套住房要求在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。
7月23日凌晨,南京提出支持刚性购房需求,完善住房限购政策,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
近期,以深圳为代表的热点城市,大幅度地升级了限购政策,严厉打击炒房。
以看到这一系列打击炒房的政策,让融哥想起中国房价中的一股清流——长沙,说实话,融哥认为,长沙的楼市调控政策真的可为各地楷模。
03 长沙,让炒房客有来无回
不得不说,长沙的限购之严苛没有之一,而且纵观整个市场,也是一直将房价调控得十分平稳,几年以来没有大的波动。
纵观长沙历年来的调控时间轴,可以看出调控政策日益严苛,对外地购房者也是步步紧逼,而针对炒房者则是采取让你“有去无回”的做法,一直到2018年的6.25政策,长沙楼市彻底趋于稳定,房价一直呈扁平化,没有较高波动。
2017年3月18日,限购政策开始,就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者进行了限制,本地人不限购,但3套及以上不给予任何贷款
2017年5月20日,本地户口限购2套,非本地户口限购1套,且要缴纳一年社保,同时售卖二手房,需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两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至此已经没有发挥余地。
2017年9月20日,长沙正式进入“双限”时代,“限房价”、“限低价”,开发商表示很无奈。
2017年9月23日,限购政策升级,《不动产权证书》满三年方可上市交易,炒房客出手愈发困难。
2018年6月25日,长沙出台调控最严政策,本市户籍单身限购一套,已婚以家庭为单位限购两套,外地户口需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方可限购一套。
至此,长沙限购政策才正式告一段落,其中还有公积金补缴、明确商品房平均利润等大大小小的政策陆续出台,一直在不断完善着长沙房地产市场。
限售与之前相比,力度层层递进,从最初的两年到四年方可交易;对二套、三套的限购条件也变得严苛,影响人群从家庭扩展到单身家庭和非本地户籍,二手房市场成交被拦腰斩断。
这也造就了长沙被公认房地产调控最好的城市,甚至没有之一,也让众多炒房客大呼“长沙是一座有去无回的城市”。
长沙如此严格的政策,当然也是很有效果的。
2019年,全国50个典型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值是13.3,而长沙位居最后一名,只有6.4,还不到平均值的一半。

中部六省里,太原要14.1年,合肥要13.7年,郑州要12.9年,武汉要11.3年,南昌要10.9年,但长沙只需要6.4年,比其他中部五省都要低得多。
这大概是城市各项指标比拼最光荣的最后一名。
04 不管楼市调控是不是"长沙化",这次狼真的来了
这一年,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内部经济形势,都与往年截然不同。同样,无论是楼市所处的阶段还是高房价的社会影响,都与10年前和5年前存在天壤之别。
这种基本面的不同,决定了楼市不会重演2008年和2015年的历史。
过去两次的大水漫灌和调控裸奔,曾经带动房价的一飞冲天。然而,这一次政策变得更加坚定,至少有三点和过去两次有着明显区别。
第一、虽然M2(货币总量)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但楼市早已提前被筑上高堤。
潮水虽然千方百计奔向楼市,但遭遇了政策一而再再而三的围追堵截,政策“N日游”就是再典型不过的案例。
7月1日有消息传出,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楼市调控政策出现松动,住房限购政策已经废除,被视为“环京松绑第一枪”。
然而未过24小时,当地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于7月1日当晚回应称,解除限购不属实,将继续执行。
之后多地楼市出现放松调控“一日游”。
今年以来,河南驻马店、陕西宝鸡、广西柳州、江苏淮安、安徽无为、广州、青岛、济南等10多个城市的松绑,遭遇了“朝令夕改”的尴尬,楼市松绑存活都没超过一个星期。
第二、虽然地方在财政压力之下蠢蠢欲动,不断试探调控底线,但中央对于楼市的态度可谓异常坚定。
在几次中央会议里,“房住不炒”屡屡被提及。而作为金融主管部门的央行和银保监会,更是将“房不刺激”和“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”挂在口头。
这就涉及央地博弈。地方为了财政和经济增长,总是寄望于刺激楼市。而中央更在乎全局,稳就业、保民生远比刺激地产更重要,而金融风险同样需要防范,因此楼市必然不能再如脱缰野马一般飞驰。
第三、就是这一次正国级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释放出的绝对严厉的信号
毕竟,这次是正国级出手,接下来各地政府的部厅级主政官员们,必然也会紧随东莞通过各种措施锁住自家的房价,避免在兄弟城市都稳住的时候,自己成为了一只独自冲出来的疯牛。
因此,下半年的房价,肯定是稳住了,毕竟,遏制房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只有不想做到,没有做不到。■
读者评论
读者评论
您可能感兴趣的资讯OR
您可能感兴趣的资讯
OR
最新资讯OR
最新资讯
OR
热门排行榜OR
热门排行榜
OR
热门排行榜OR
热门排行榜
OR
关注我们OR
关注我们
OR